未成年人组队出游不可取
儿童节后,很快就到了端午小长假,这是青少年出游的高峰时节。此外,一些旅行社也以“考后减压”为名,让一些中考结束的孩子集体外出旅游。
专家提醒,不应提倡单独或同龄未成年人组队外出旅游。近年来,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加快,但从法律层面看,他们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能力仍然不足,单独或同龄未成年人组队外出旅游的风险往往不可预测,所以应当树立无成年人监护不出游的观念。
专家提醒家长注意以下6点:
1、不安全的消费场所坚决不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能力差。在国内外已经发生多起由于未成年人被挤倒后,后面人群无法控制而酿成的踩踏伤亡惨剧。
此外,在攀爬类等户外运动中,未成年人往往对风险无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受体能的限制一般难以成功避险。在旅游时,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爬野山、看野景、体验野趣,而这些未开发的景区潜在的风险很大。
2、不宜的消费项目要避开。在旅游期间,有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认为有自己的保护不会有问题,不加选择地带孩子见“世面”。如有的家长在旅游期间,带未成年子女去营业性舞厅或酒吧,这些场所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3、遇有热闹,先管孩子。旅游场所经常会有表演、分发纪念品等活动,也可能发生某种突发事件,这时家长一定要先将孩子带到安全地带,不要因看热闹危及孩子。
4、遇有动物,格外留心。遇有动物,要监护好未成年人。游览动物区时,严格遵守公园规定或警示标志所作的警示。即使投喂一些很温顺的小动物这样看似安全的行为,儿童也必须由成人带领和监护。
5、贵重物品,成人携带。外出游玩时,有的家长图省事,将贵重物品交由未成年人使用或携带。如有的儿童脖子上挂着数码相机,有的手持高档的摄像机,还有的家长两手空空,由未成年人背着存放物品的旅行包。这会让不法分子有更多的可乘之机,而不法分子在盗抢财物过程中,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6、不买有潜在危险的商品。如旅游景点常看到的气球,有些不法商贩为节省成本违反国家禁令用氢气灌充,一旦遇有明火,就会燃烧爆炸。除了可能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的商品,还有一些“新奇刺激”带有黄色或暴力暗示的产品,不仅不要购买,还要让未成年人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