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中,凤城这片热土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留存着无数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从赛马镇三浓新村抗联密营的隐秘旧址,到遍布山间的抗联活动遗迹,每一块历经风雨的砖石、每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都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今天,让我们跟随丹东发布推出的“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走进凤城抗战遗址——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循着先辈们的战斗足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位于凤城市凤山街道迟家坎子堡丁家小沟的凤凰山脚下。
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
邓铁梅,1892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辽宁本溪石峪村。1917年邓铁梅投考本溪县警察训练所受训。后分配到该县警察大队任巡警、班长。1921年调到凤城县警察大队,从班长逐步升到大队长。1928年任凤城县公安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是年12月组织起抗日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自任司令。1932年3月,邓铁梅在凤城县四区尖山窑(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设司令部,司令部下设八大处,附设两个局,下属18个团。自卫军鼎盛时达万余人。后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编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1934年5月30日,邓铁梅在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现属岫岩县大营子乡)至亲张姓家中养病不幸被捕。同年9月28日,在奉天陆军监狱遇害。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称邓铁梅等“民族英雄为国而捐躯”。1988年4月13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邓铁梅为革命烈士。
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邓铁梅
铭记|辽东抗日英雄
苗可秀,1906年4月25日生于辽宁本溪下马塘苗家村。1932年7月由东北大学毕业后,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遣到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任总参议,辅佐邓铁梅参赞军务。他在自卫军中创办军官学校,邓铁梅任校长,他任教育长。后创建三位一体的抗日组织中国少年铁血军、中国少年团和同心会,并任总司令、总裁和会长。队伍鼎盛时,由最初的百余人发展到4000余人。1935年6月21日,苗可秀被日军逮捕,7月25日在凤城城郊良种村时家隈子堡附近的南山沟就义。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苗可秀,凤城县政府把凤凰城站前街改为苗可秀街。1957年1月1日,凤城县人民委员会在苗可秀牺牲地立碑。1983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苗可秀为革命烈士。
时为东北大学学生的苗可秀
泪目!大型抗战纪录片《他们与天地永存》开播,聆听苗可秀烈士内心的声音
1987年5月,凤城满族自治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决定建立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1988年7月,中共凤城满族自治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在凤凰山脚下举行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奠基仪式。10月,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500平方米。